&esp;&esp;姜树:“二伯说给你留了三斤好茶,被我截和了。”
&esp;&esp;姜竹:“嗯,没事。”
&esp;&esp;反正他和沈青越对茶要求不高,只要不是太差,有回甘就行了。
&esp;&esp;而且沈青越一年四季主要喝的还是各种果茶花茶,池远舟送他们一点儿就够喝了。
&esp;&esp;姜竹:“你在县里顺利吗?”
&esp;&esp;姜树:“还行。”
&esp;&esp;就是经常到处跑,春天风大,早上晚上还冷,他耳朵有点儿冻了。
&esp;&esp;“对了,我赚了钱得先买头骡子,等过一阵子攒攒再还你。”老借别人的骡子和马也不是回事,借多了他得给人家送礼,送多了他心疼,还不如攒钱自己买一头呢。
&esp;&esp;姜竹:“嗯,不急。”
&esp;&esp;他想了想骡子的价,问:“够买吗?”
&esp;&esp;姜树嘿嘿笑起来:“等过完茶市肯定能行!”
&esp;&esp;他低声道:“我还替我们头卖卖茶引子。”
&esp;&esp;姜竹诧异。
&esp;&esp;姜树:“你还认识刘三那样的外地客商吗,让他们找我买茶引子啊,肯定保真!”
&esp;&esp;姜竹摇摇头,“不认识了。”
&esp;&esp;他想了想,又问:“你有几等的?”
&esp;&esp;姜树:“七到九等,要是价钱高能弄到六等,再高就没了,县衙能倒腾到的也就这些。”
&esp;&esp;姜竹:“好,我帮你问问。”
&esp;&esp;他也不知道张叔阳缺不缺这样的茶引子。
&esp;&esp;姜竹:“不过你小心点儿,别被骗了。”
&esp;&esp;姜树:“放心吧!”
&esp;&esp;清点完竹篓,都不用姜二山或者姜圆他们带姜竹去账房,姜树领着他就去了,账房老头瞧见他还挺开心,“你小子今儿又溜号了?”
&esp;&esp;姜树:“哪儿啊,我今儿正经休息呢。”
&esp;&esp;姜竹过来时带了些镇上的酒,还替奶奶给二伯家捎了些她自己蒸的馒头包子,账房接了酒很快就把账给他结了,“每年都这么客气,我和你二伯这么熟你还带什么酒,以后可别带了。”
&esp;&esp;姜竹:“应该的。”
&esp;&esp;账房乐呵呵地收了给他算账结钱。
&esp;&esp;等他们出来,姜树道:“你可别听他的,这老头贼小气,你不给他买点儿东西,他肯定磨磨唧唧地拖你几天,让你天天往这儿跑,二伯帮你要,他肯定还要背后嘀咕二伯小气。”
&esp;&esp;姜竹点头:“嗯,我知道。你今天回家吗?”